
民国时期的四川大邑县安仁镇,有个让老百姓闻风丧胆的名字——刘文彩。
这个靠着弟弟刘文辉的军阀势力发家的地主,在川西地区横行霸道二十余年,留下了数不清的血泪故事。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“刘老虎”和他的五位太太,看看在那个混乱年代里,权力和欲望是如何扭曲人性的。
刘文彩生于1887年,年轻时就是个游手好闲的人。
要说他这辈子最大的运气,就是有个当军阀的弟弟刘文辉。
靠着这层关系,刘文彩很快就在大邑县站稳了脚跟。
他发家的手段简单粗暴:强占土地、放高利贷、垄断鸦片生意。
当时川西农民有句顺口溜:“刘家的租子重如山,交不起租子命就完”。
展开剩余86%这话一点都不夸张,刘文彩手底下养着一帮打手,专门对付那些交不起租的农民。
轻则打骂,重则活埋,手段之残忍,让人不寒而栗。
到1930年代,刘文彩已经成了川西最大的地主之一。
他在安仁镇修建的庄园占地38亩,有180多间房,光是大门就有三道。
据说光是修建这个庄园,就累死了好几十个工匠。
庄园里亭台楼阁、假山水榭一应俱全,比当时很多县城还要气派。
在积累巨额财富的同时,刘文彩的私生活也极其糜烂,他一生共娶了五位太太。
刘文彩的第一任妻子吕氏,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产物。
这个朴实的农家女,为刘家生下一儿一女,却没能享到福。
不到30岁就因病去世,两个孩子也相继夭折。
在那个年代,像吕氏这样的女性太多了,她们就像田里的庄稼,生儿育女后就完成了使命。
吕氏死后,刘文彩娶了17岁的杨仲华。
杨家家境不错,杨仲华读过几年书,比一般农村妇女有见识。
她为刘文彩生下长子刘元龙和长女刘忆云,在刘家地位稳固。
杨仲华性格刚强,把刘家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但随着刘文彩势力越来越大,他开始嫌弃这个“黄脸婆”,到处寻花问柳。
杨仲华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大太太,但已经管不住丈夫了。
刘文彩在一次堂会上遇见了凌君如,她是成都著名的交际花,在风月场中混得风生水起。
而刘文彩立即被她迷得神魂颠倒,不顾杨仲华的反对,硬是把凌君如娶回了家。
这个三姨太可不是省油的灯,她仗着刘文彩的宠爱,在刘家作威作福。
更绝的是,她还把自己的表妹梁慧灵,介绍给刘文彩,这才有了四姨太。
梁慧灵比凌君如小几岁,长得更水灵。
姐妹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,把刘文彩哄得团团转。
有段时间,刘文彩几乎天天泡在她们房里,连正事都不怎么管了。
不过好景不长,新鲜劲过去后,刘文彩又开始物色新的目标。
这时候,一个叫王玉清的农家女进入了他的视线。
1937年,52岁的刘文彩,在庙会上看中了25岁的王玉清。
说来也怪,这个作恶多端的老恶霸,对王玉清倒是动了真情。
不仅明媒正娶,还专门给她修了座公馆,买了进口小汽车。
王玉清晚年回忆说,刘文彩对她确实很好,从没打骂过她。
这话是真是假很难说,但至少说明,刘文彩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,确实收敛了不少暴虐的性子。
1947年,随着共产党在川西的活动越来越频繁,刘文彩的统治开始动摇。
他成立了“清共委员会”,疯狂镇压革命群众。活埋、沉塘、枪决,什么手段都用上了。
老百姓背地里都骂他是“吃人不吐骨头的刘老虎”。
1949年10月,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7天,62岁的刘文彩病死了。
有人说他是被吓死的,也有人说他是作恶多端遭了报应。
不管怎样,这个横行川西二十多年的恶霸,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。
刘文彩死后,他的庄园被改造成了“收租院”展览馆。
那些曾经用来折磨农民的工具,如今成了教育后人的展品。
而他的五位太太,也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终点:杨仲华在土改中被批斗,凌君如和梁慧灵不知所踪,只有王玉清活到了2003年,算是得了个善终。
刘文彩的故事,是旧中国地主阶级的一个缩影。
他的发家史,就是一部农民的血泪史;他的家庭生活,则折射出权力对人性的腐蚀。
今天,当我们走进刘氏庄园,看着那些奢华的陈设,再想想当年农民过的苦日子,就会明白为什么共产党要领导土地改革。
这不是简单的仇富心理,而是要彻底铲除那种人吃人的社会制度。
发布于:湖南省